- Dec 05 Fri 2008 16:53
珍豬自製 ~ 航火網灌水圖10枚
- Dec 05 Fri 2008 16:34
音樂家的故事 : 李斯特

法蘭茲.李斯特Franz Liszt
(1811~1886)
李斯特於1811年出生於匈牙利,自幼學習音樂,並嶄露了過人的音樂天份。在九歲的一場音樂會中,受到貴族們的賞識及贈與六年的學費,因此父親就帶著全家遷往維也納,讓李斯特有機會向更多音樂家(徹爾尼、沙里埃)等學習,奠定了他更深厚的音樂根基。
李斯特是十九世紀中一個偉大的作曲家、鋼琴家和音樂評論家,尤其在鋼琴的演奏技巧上更是無人能敵。在鋼琴創作上,他視鋼琴為一個樂團,寫作了數十首技巧艱深華麗的作品,充分的表現了熱情奔放的風格。他在音樂史上最大的貢獻是為管絃樂豎立了新的樣式、為作曲的技巧開展了新的道路及首創「交響詩」題材。所謂交響詩是一種單一樂章的管絃樂曲,表達某種詩的意念的標題音樂。他的代表作品有鋼琴曲《十五首匈牙利狂想曲》、幻想交響曲、兩首鋼琴協奏曲《降E大調第一號》、《A大調第二號》和多首交響詩等,一一都流露出了他深度的內涵和崇高的藝術境界。
- Dec 05 Fri 2008 16:32
音樂家的故事 : 布拉姆斯
約翰.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
(1833~1897)
布拉姆斯誕生於德國漢堡一個清寒的音樂家庭中,父親是市立歌劇院的樂手,因此從小就在父親的啟蒙下學習音樂。他是一位生性拘謹、內斂、厚實具嚴肅的音樂家,不喜社交,也討厭戲劇性的誇張。因此不曾寫作過歌劇和標題音樂,反而致力於追求古典精神的「絕對音樂」形式,同時也採用浪漫派的詩情與幻想,因而開啟了十九世紀後半的新古典主義樂風。
布拉姆斯被喻為古典的最後光芒,和巴哈及貝多芬並稱為德國的三 B。在他二十歲(1853)那一年,經由小提琴家姚阿幸的介紹,結識了舒曼夫婦,並透過舒曼在《新音樂雜誌》中所撰寫的「新的道路」將他介紹給世人認識,也因而和舒曼夫婦有了深厚的友誼,同時也是日後影響布拉姆斯的精神生活和創作的重要因素。
他的作品有 c小調第一號交響曲、大學慶典序曲、合唱作品《女低音狂想曲》、歌曲《永恆的愛》、鋼琴曲《巴加尼尼主題變奏曲》等。
- Dec 05 Fri 2008 16:30
音樂家的故事 : 德弗乍克
安東.德弗乍克Anton Dvorak
(1841~1904)
德弗乍克於1841年出生在捷克,是波希米亞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。捷克人天生就熱愛音樂,因此自他幼年起就接觸了許多故鄉音樂,並且學習小提琴,這些影響都反應在他日後的創作中。
德弗乍克一直到他三十二歲時,作曲才華才受到賞識,並在日後得到布拉姆斯的推薦,獲得奧國政府的年金,逐漸在樂壇出名。德弗乍克的特長充分的在器樂曲上發揮出來,兼備了後期浪漫樂派的華麗風格和堅實的作曲手法,而且充分的取用波希米亞的民謠,由於它具有純樸、善良、誠摯且喜愛孤獨的個性,因此他的作品中不僅反映出此性格,還洋溢著強烈的民族之愛。他的作品除了最著名的第五交響曲《新世界》,還有許多管絃樂、室內樂、鋼琴曲、序曲及聲樂作品。
- Dec 05 Fri 2008 16:25
音樂家的故事 : 拉威爾
莫里斯.拉威爾Maurice Ravel
(1875~1937 )
拉威爾於1875年誕生於法國西南邊境,接近西班牙國境的雪布爾,其母親是西班牙人,因此日後他的作品裡也充滿了西班牙的色彩。
拉威爾自十一歲起學習鋼琴與和聲,在音樂院共學習了十一年,受德布西、佛瑞、薩替的影響較深,同時又學習林姆司基.高沙可夫等俄國近代音樂的技巧,所創作的音樂精緻但雄建。1889年九用在巴黎所舉行的世界博覽會,讓他見識了來自世界各國的音樂,同時也激發了他對其他民族音樂的興趣。1928年到美國旅行,聽到黑人的爵士樂後,使用爵士樂的創作手法作曲。他的技巧是多方面的,而且極富創意,因此,常被譏為「不可解」,但那堅實的結構與優美的情調是法樂壇的驕傲。
他的代表作品有:西班牙狂想曲、組曲《鵝媽媽》、《庫普蘭之墓》、鋼琴曲《加巴斯之夜》、《死公主的孔雀舞曲》、《水的嬉戲》、歌曲《三首希伯來之歌》等。
- Dec 05 Fri 2008 16:21
音樂家的故事 : 舒曼
羅伯特.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
(1810~1856)
舒曼於1810年出生於德國薩克森的次維考的一個書商家庭中,從小就在私立學校中接受教育,並常閱讀父親書店中的文學作品,因而養成了他良好的教養和詩人的氣質,也孕育了他日後在浪漫樂派中的卓越表現。
舒曼不僅是一位作曲家,還是一位評論家和文學家。平日除了作曲外,也透過他所創辦的『新音樂雜誌』,利用樂評力量,將當時處於低迷的樂壇振興起來;另一方面,也藉由此雜誌提攜了蕭邦和布拉姆斯等音樂家的音樂創作。他和愛妻克拉拉.維克的浪漫愛情,是音樂史上動人的一個樂章。舒曼在音樂上的創作,多由琴藝精湛的愛妻演奏,向世人發表,不論在家庭或是藝術,上克拉拉都是舒曼最理想的伴侶。他的代表作品有:鋼琴曲<蝴蝶>、<交響練習曲>、<狂歡節>、<兒時情景>,聯篇歌曲<女人的愛與生命>、<詩人之戀>,獨唱曲<月夜>、<兩個擲彈兵>,歌劇<日諾維瓦>,降 E調第三交響曲<萊茵>和d小調交響曲等名作,由於他掙脫了古典樣式的束縛,以敏銳的感受性充分的流露出自由奔放的熱情,使他的作品充滿了嶄新的色彩和優美的旋律。
- Dec 05 Fri 2008 16:19
音樂家的故事 : 蕭邦
弗雷德里克.弗朗希澤克.蕭邦
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
(1810~1849)
蕭邦於1810年誕生於波蘭,從小就表現出過人的音樂天份,是一位世人所公認的鋼琴家,享有『鋼琴詩人』的美名。
蕭邦自幼成長的波蘭是一個有著強烈民族色彩的國家,因此在他的作品中,他大量採用了波蘭民間的音樂素材和民族舞蹈的節奏,應用於他的創作中(如波蘭舞曲和馬祖卡舞曲);而後半生居住的巴黎,一直都是歐洲政治、經濟、文化和藝術的中心,因此他所接觸的人、事、物,所處的環境,和一場與女作家喬治.桑的愛情故事,都激發了他的創作熱情。
他的作品有馬祖卡舞曲、波蘭舞曲、圓舞曲、練習曲、詼諧曲、事曲、即興曲、幻想曲等鋼琴曲,及十七首波蘭歌曲、鋼琴三重奏和大提琴曲。
- Dec 05 Fri 2008 16:13
音樂家的故事 : 舒伯特

富朗茲.彼得.舒伯特
Franz Peter Schubert
(1797~1828)
舒伯特於1797年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的一個平凡的家庭中,但由於他的父親和兩位哥哥都喜歡音樂,因此從小就有學習音樂的機會,除了練習鋼琴和小提琴,自九歲起還在村裡的教堂學習唱歌和風琴,奠定了他日後學習音樂的興趣和基礎。
由於他溫和友善、易於與人相處的個性,受到了很多朋友們的喜愛,因此反映在他的音樂裡,表現出來的是一種充滿著人性的作品,真實的流露了其心靈感受。在他的音樂中充滿了豐富的和聲變化,其作品有大約有一半(六百五十曲)是藝術歌曲,包括了:紡車肪的葛麗卿、魔王、野玫瑰、流浪者的夜歌、鱒魚、音樂頌、死與少女、天鵝之歌、連篇歌曲<美麗的磨訪少女>和<冬之旅>等,廣受大家的喜愛因此獲得了『歌曲之王』的美名。其它器樂作品則有鱒魚五重奏、鋼琴幻想曲、鋼琴聯彈曲《軍隊進行曲》及未完成交響曲。
- Dec 05 Fri 2008 16:12
音樂家的故事 : 貝多芬

路德維希.范.貝多芬
Ludwig van Beethoven
(1770~1827)
路德維希.范.貝多芬,於1770年出生於德國西部萊茵河旁的波昂,是一位代表古典樂派的結束及浪漫樂派的時代巨人。
在貝多芬偉大的作品中,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它也接受既定的古典的各種形式,但對於音樂主題的發展常常有創新之舉;在旋律的處理方面亦把他心靈深處最原始的感動完整的傳達出來;在和聲的運用方面也常有驚人的效果;在晚期的作品中頻凡的使用當時大家已不常用的對位手法;在交響曲中加入合唱等,都一一顯示了他獨樹一幟的風格和超凡的音樂才能。
貝多芬不僅是一位卓越的鋼琴家,亦留下了豐富的音樂創作遺產,其代表作品包括了:九首交響曲、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、莊嚴彌撒曲、歌劇<費黛里奧>、愛格蒙序曲、協奏曲和其他管絃樂作品,直到今日都仍是音樂會上常被演奏的曲目,足以證明其音樂對人類影響之大,因此被尊稱為「樂聖」。
- Dec 05 Fri 2008 16:09
音樂家的故事 : 韋瓦第

安東尼奧.韋瓦第Antonio Vivaldi
(1678~1741)
韋瓦第於1678年生於義大利威尼斯的卡斯特洛(Castello),是巴洛克時期最有創造力的多產作曲家之一。當時的威尼斯教堂林立,是一個音樂繚繞的城市,因此這樣的環境造就了韋瓦第在音樂上的創作;且他的父親是一個小提琴手,而韋瓦第也繼承了其父親的音樂天賦。
慈善孤兒院在威尼斯慈善機構中頗負盛名,專門收容孤女,並專以音樂教育,韋瓦第將他生命中的四十年奉獻在此。他在世時以歌劇、神劇和奏鳴曲最為有名,但現在一般所接觸到的卻是他的器樂曲,尤以協奏曲最重要(影響了日後巴哈的創作),多半是為一至四支小提琴所寫的,並沿用三個樂章的方式,以豐富的思維將協奏曲的風格帶入了嶄新的領域,最著名的就是一組包含四個協奏曲的《四季》。